如果你是讨好型人格,是不是会什么都要迎合别人的想法呢?久而久之,就会很辛苦,活得也比较累,开篇之前,我想跟你分享两个来访者的故事。
小李,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。他努力了三年,却一直都没有晋升:第一年,领导说:其他同事都加班,为什么你不加班?第二年,他早出晚归,但领导说:你是加班了,但你同事关系不是很好。第三年,他成为了活雷锋,对同事能帮就帮,但晋升名单里,依然没有他。小李不懂,为什么自己会被这样对待?
小红,是一个性格特别好的姑娘。半年前,在男朋友的主动追求下,他们确立了恋爱关系。半年后,男朋友说这场恋爱太乏味,想分手。这个过程中,小红毫无选择的余地,恋爱还是分手都由男友说了算。小红也不懂,为什么自己会被这样对待?
小李是职场问题,小红是感情问题,但随着咨询的进展,我了解越来越多的背景和细节,发现他们本质上遇到的是同一个问题:讨好型人格。
01
什么是讨好型人格?
我们可以从讨好型人格“两低两高”的特征去判断:
① 低姿态
小李把领导和同事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,自己内心的状态其实是“做小伏低”;小红把男朋友也放在很高的位置上,无条件优先满足男友的需求。
比如看电影,只看男朋友爱看的科幻片;吃饭都是“随便,你点就好”。但她是真的“随便,都行”吗?
在咨询的帮助下,她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:其实自己也有想看的电影、想吃的东西。
“随便”背后的潜意识是:我不重要,忽略我就好,先满足你。
② 低价值
讨好型人格,往往内心深处有一个误解:觉得“我本身”没有价值,“我的付出”才有价值。
如果拨开了这团迷雾,小红就会想到:男朋友以前追我的时候,我都没对他付出过什么,他其实是被我本人吸引的,我自己本身就已经非常有价值了。
③ 高标准
讨好型人格对“好”的定义标准是非常高的,而且擅长自我批判,一旦听到指责和贬低,就觉得是自己没有满足标准。
比如小李认为好员工要无条件服从领导的要求,小红认为好女友就是要照顾男友的情绪,满足男友的需求。
④ 对关系和谐的高追求
讨好型人格,非常追求关系的和谐,很不喜欢和人发生冲突,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拒绝,也因为害怕产生冲突而说不出口。
所以,乍看之下人缘都不错,像小李这样的人,大家都很愿意和他关系好,因为可以放心地找他帮忙。但这对小李提升职场竞争力并没有什么帮助,离晋升也就越来越远了。
而在感情中,过度迎合,不显露自己的想法和需求,关系就像一潭死水,很容易乏味。可以想象一下,对着墙打乒乓球,和两个人对打,感受是很不一样的。
02
“讨好型人格”
是如何形成的?
讨好型人格内在都住着一个敏感脆弱的小孩,有先天的高敏感原因,也有后天成长环境的原因。
在成长环境中,孩子在向外索求认同和安全感的时候,养育者没有很好地回应。久而久之,孩子发现,我从外界得不到这部分,我只能自己帮助自己;甚至会觉得,是不是我不应该有这些需求,这些需求是不好的。
这一类型的孩子有很多,他们有个很好听的名字,叫“懂事的孩子”。
他们可以自己吃饭、自己穿衣、自己上学、自己主动学习,不用家长操心。
他们擅长洞察和满足大人的需求:不要添乱、不要找麻烦、不要提要求……
家长可能会觉得,孩子的成长过程很顺利、很平和。但顺利平和的表象下,其实孩子内心早就留下了创伤。
很多孩子跟我说,他们在学校从来不会和同学发生冲突,因为他们知道,父母不会站在自己这边。
孩子觉得,父母爱的不是我,而是我扮演出来的、完美的我,是那个他们想象中的优秀孩子。但为了继续获得爱,我只能继续冒充这个假的我。不幸的是,“扮演”终究有失效的那一天。
小时候,孩子面对的是父母和学校,标准比较单一:听话、体贴、成绩好……满足这些要求,还是相对简单的。但成年后,TA面对的是一个更复杂的世界,标准变得多元化,用小时候的办法就行不通了。
比如在职场上,不同性质的工作有不同的标准,执行性强的工作要求高度服从,创意性强的工作要求有自己的想法,晋升管理还需要有挑战和承担的魄力;
感情上,心理健康的人,不会喜欢一个一味迎合自己、像保姆一样的伴侣。所以形成讨好型人格的孩子,长大后会觉得越讨好,越难受;越扮演,离预期越远。
幸运的是,也是由于这份难受,带来了觉察的契机和改变的动力。
(这也是你打开这篇文章的原因,对吗?)
03
如何改变讨好型?
你不需要讨好,你本身就很好。
看到这里的你,肯定想知道,可以如何改变。
接下来我有三个建议,希望可以帮到你。
① 拥有被讨厌的勇气
成为咨询师之前,我是一位大学老师。
刚开始工作那会儿,我会给我的学生们开放我的实验室,让他们晚上六点到九点可以来实验室进行实操练习,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问我。
但是这种付出却收到了抱怨,来实验室的人越来越少,学生说为什么要给我们增加课业负担。所以你看,每个人对你的付出的理解其实是不一样的。
我当时很苦恼,启发我的是一句话:“老师你不要多想,他们有他们的问题,但你也不要认为所有的学生都会喜欢你。”
当时这句话听起来蛮伤人的,但是后来我发现它是真理,也是让我们不再讨好的秘诀。
现在,我把我重新总结的两句话送给大家:不要以为所有人都会喜欢你。你也不必喜欢所有人。
这两句话,就是我们的底气。当你有了这种底气,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,这个过程中你会觉得“别人怎么评价都很正常,他们可以喜欢我,也可以不喜欢我。”
你可能没法马上拥有这种底气,没关系,慢慢来,推荐你去看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学生岸见一郎的著作:《被讨厌的勇气》,会有所帮助和启发。
② 建立自我边界
边界指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。没有空间就没法发展自我,这是很可怕的。
有一次我到儿童福利院工作,有个小孩对我说:“老师你送我的这个小礼物,你能不能帮我藏起来?”
我说:“这个已经送给你了,你把它放在你的地方就好了。”
他说:“不行,没地方放,别人看见会抢走的。”
然后我才意识到,他们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,只有一个小小的柜子,就连穿的衣服也比较一致。想象一下,这种无处安放自己东西的状态,是不是很不舒服、很压抑、很没安全感?
物理上的空间比较直观,心理上的空间就更隐蔽了,很多人可能都没意识到要建立自己的边界,给自己留一个空间。
当你面对别人提出的要求,能坦然说出“我不想”的时候,你就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边界和城墙,不再任人“侵犯”。
如果一直没有建立边界,除了自己难受之外,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。
比如很多人因为工作性质有很多应酬,应酬中一直在迎合讨好别人,他们心里是很压抑、很伤自尊的,回到家里可能就会发展出家暴的行为,来释放自己的攻击性。
比如,有的人无法拒绝兄弟姐妹的要求,就一直剥削自己的小家庭去扶持自己的兄弟姐妹,给自己的伴侣和孩子都造成很大的伤害。
③ 自我同情
自我同情不是自怜自艾,而是站到第三方的角度,更客观地看待事情、觉察自我。
具体怎么做呢?
当你觉得自己有过度讨好他人、过度责备自我的倾向时,想象一下,如果是你的朋友遇到这件事情,你会对TA说什么?
比如闺蜜说,我遇见了一个渣男,你会如何安慰她?
你肯定不会说:“那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”,对吧。
你可能会对她说:“你已经做得足够好了,你值得更好的对待。”
那么对于自己,也应该这样说,“我已经做得足够好了,是对方的问题。”
站在第三方的角度,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到事情本来的样子,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委屈和痛苦,觉察到之前的想法是不对的,慢慢改变自己的想法。你可能会说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还是难。
是的,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,那么它的化解,当然也不是瞬间可以达成的。
更有效更彻底的方式是求助心理咨询,专业的心理咨询师,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安全、温暖的环境,引导我们觉察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,让我们触碰到真实的自己。
帮助我们回顾过去,拥抱那个内心脆弱孤独、多年来只能自我照顾的小孩,让我们获得自我肯定、自我认同的力量,不再需要通过“讨”,就能获得足够的“好”。
如果说前面的三个方法是三把斧子,让你可以一点一点地撬开冰山;那心理咨询就像太阳,可以一点一点融化冰山,融化的速度,会越来越快,也会更加彻底,不留一丝冰渣。
声明: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,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,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,联系方式请点击【侵权与稿费】。
求助问答
最新测试
3137 测试
立即测试
31014 测试
立即测试
545 测试
立即测试
337 测试
免费测试
477 测试
立即测试